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最大视频网,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欧美黑人巨大性极品hd,电影天堂高清,色91视频

新聞動態

立足新起點,開創新局面
详细内容

關于印發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2024版)的通知

關于印發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2024版)的通知
時間:2024-05-28來源:濟南市人民政府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2024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執行。2022年8月印發的《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濟政辦發〔2022〕4號)自本文件印發之日起停止執行。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5月21日

〔聯系電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農民工工作處),51705937〕

(此件公開發布)


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

(2024版)

為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濟留濟就業創業,打造強省會人才高地,加快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經對有關政策進一步整合集成優化,形成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2024版)。具體政策措施如下。

一、穩崗擴崗方面

1.小微企業新招用高校畢業生一次性獎補。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和擇業期內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下同)且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企業可憑繳納4個月以上的社保繳費證明材料(不含補繳),按照每招用1人補貼2000元的標準申領一次性獎補資金。(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貼。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和擇業期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且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4個月以上的,按照“由企業隨工資發放,據實向市、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經辦機構)申領”的方式,每人一次性發放2000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職業介紹補貼。在我市行政區域內工商登記注冊且持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包括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介紹擇業期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成功就業,與本市用人單位(不含勞務派遣機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介紹成功就業人數申請職業介紹補貼,標準為每人300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4.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對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和擇業期內的高校畢業生,且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須到人社部門備案)并按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不含補繳),按單位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金額和時間,給予企業最長12個月的社會保險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5.社會保險降費率政策。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1年,執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稅務局)

二、基層就業方面

6.“三支一扶”計劃。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幫扶鄉村振興“三支一扶”志愿服務,服務期為2年,服務期間向其發放工作生活補貼。“三支一扶”計劃人員服務期滿經考核考察合格的,按規定轉為服務地事業編制,享受在編人員待遇。(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

7.青年見習計劃。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政府投資項目、科研項目設立不少于1萬個見習崗位,吸納擇業期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按規定支付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為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吸納畢業生就業見習的基地,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加項目研究的,視為基層工作經歷,自報到之日起計算。(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8.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對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補貼期限最長2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三、創業扶持方面

9.創業稅費減免政策。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脫貧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持《就業創業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24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0.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對法定勞動年齡內首次領取小微企業營業執照(2013年10 月1日以后登記注冊)、正常經營12個月以上,申請補貼時連續在創辦企業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不少于6個月(其中補繳社會保險費不得超過3個月)的創業人員(法定代表人),根據創造就業崗位數量發放不同標準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其中,吸納符合“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政策規定條件人員(簡稱符合條件人員,不含創業者本人,下同)5人以上(不含),一次性創業補貼標準為3 萬元;吸納符合條件人員3(含)-5人(含)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標準為2.4萬元;未吸納或吸納符合條件人員3人以下(不含)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標準為1.2萬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1.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對2013年10月1日以后注冊成立,吸納登記失業人員和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不含創業者本人)且與其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按月向招用人員支付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并按規定為其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可按照申請補貼時創造就業崗位數量以每崗位2000元的標準申請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2.個體工商戶一次性創業補貼。對法定勞動年齡內在我市新注冊個體工商戶(2018年1月1日以后登記注冊),正常經營12個月以上,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費(在注冊個體工商戶名下)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本市各類人員,以及在我市連續居住6個月以上且在我市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外來常住就業失業登記人員,可申請個體工商戶一次性創業補貼,補貼標準為3000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3.小微企業創業場所租賃補貼。對法定勞動年齡內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畢業5年內全日制高等院校畢業生在我市創辦小微企業(2018年1月1日以后登記注冊),租用獨立經營場地正常經營12個月以上,創業者(法定代表人)在創辦企業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未享受相應政府場地租賃費用減免的,可申請創業場所租賃補貼。創業場所租賃補貼采取先繳后補方式,每年申請1次,每次5000元,補貼期限最長3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4.個體工商戶創業場所租賃補貼。對法定勞動年齡內我市各類人員,以及在我市連續居住6個月以上且在我市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外來常住就業失業登記人員,在我市新注冊個體工商戶(2018年1月1日以后登記注冊),入駐市級創業孵化基地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可申請創業場所租賃補貼。創業場所租賃補貼采取先繳后補方式,每年申請1次,每次2000元,補貼期限最長2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5.創業孵化基地補貼。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新認定或評選的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分別給予10-30萬元、30-5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6.創業孵化服務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按每成功孵化一個企業最高8000元的標準給予創業孵化服務補貼。復審認定的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也可申請創業孵化補貼。創業孵化補貼每年集中申報1次,補貼期限最長3年。創業孵化基地補貼和創業孵化服務補貼的總額,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園區)不超過50萬元,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不超過200萬元。孵化成功企業法定代表人另創辦其他企業的,不再重復申報創業孵化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7.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3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3年;對符合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借款人合伙創業的,按照每個創辦企業借款人最多不超過(含)3名合伙人,最高不超過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上限之和的110%。創業擔保貸款利率上限為LPR+50BPs,其中LPR為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給予貸款實際利率50%的財政貼息。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申請的20萬元及以下的創業擔保貸款,市級及以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區 (鄉村)推薦的優質大學生創業項目,原則上取消反擔保。(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營業管理部)

18.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申請最高400萬元的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創業擔保貸款利率上限為LPR+50BPs。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給予貸款實際利率50%的財政貼息。(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營業管理部)

19.免費入駐濟南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畢業5年內大學生創辦的注冊1年以內的企業或創業項目,可申請入駐濟南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享受最長3年的孵化期,期間房租全免,并提供各項免費孵化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人才吸引方面

20.優秀大學生獎勵政策。每年從駐濟高校遴選500名優秀學生給予獎勵,每人獎勵3000元。(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21.大學生體驗濟南優惠政策。全國在校大學生線上申請審核通過后,可于30日內享受免費公交地鐵出行、免費游覽部分公園景區服務。在校大學生入駐青年驛站享受8折優惠,外地來濟求職應屆畢業生每人每年可申請免費入駐2次青年驛站,每次最長7天。在校大學生經預約申請通過后,可免費在市屬國有劇場觀看相關演出。(責任單位:團市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22.大學生“未來之星”成長計劃。每年遴選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在校學生,與駐濟企業建立人才信用合同,企業可按一定比例給予學生最多2年的學費補助,給予研究生最高3萬元的生活補助,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享受經費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3.大學生“追夢濟南”行動。每年支持500名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生到我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實訓實踐,對實際出勤達20個工作日及以上的,給予每人2000元的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4.求職面試補貼。對非駐濟知名高校畢業1年內來濟參加面試的畢業生,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5.博士后單位補貼。支持駐濟企事業單位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對設立流動站、工作站、基地的單位給予20-50萬元資金扶持。對設站1年內招收博士后人員進站并開題的站點,其中符合條件的市屬企事業單位工作站、基地,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科研資助。(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6.博士后生活和留濟補貼。對新入站的全職博士后,按在站從事科研實際工作月數,給予每人每月5000元的生活補貼,最多24個月。博士后出站后在駐濟企事業單位工作且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或在濟創業的,給予25萬元留濟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7.海外留學人才創業扶持。支持一批處于初創階段,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留學人員企業,對重點類創業企業、優秀類創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創業支持資金。(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8.海外留學人才學費補貼。支持全球TOP200高校畢業的留學回國人員在濟就業創業,符合條件的,按照最高學歷學位的留學年限,分別給予博士5萬元/學年(總額不超過30萬元)、碩士3萬元/學年(總額不超過9萬元)、學士1萬元/學年(總額不超過4萬元)的留學費用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9.青年創客支持政策。支持區縣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公司等,建設創新樓宇、創業街區、眾創空間,為在校或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提供低成本或免費創業工位。對新備案的國家級眾創空間,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給予80—100萬元建設經費資助。對新備案的市級眾創空間,評價期末績效評價為優秀的,給予40—50萬元建設經費資助。建立創客導師隊伍,為創客人才(團隊)提供創業策劃、技術指導、市場分析、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

30.人才住房保障。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享受購房補貼,A類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議”;B、C、D類人才,可享受不超過購房金額的50%,分別為最高100萬元、70萬元、40萬元的購房補貼;E類人才中符合條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可分別享受15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享受生活補貼,A、B、C、D類人才每月分別為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最長5年。E類人才中符合條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可分別享受每月1500元、1000元生活補貼,最長3年。符合條件的全日制本科、專科畢業生,可分別享受每月700元、500元租賃住房補貼,最長3年。為符合條件的在濟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并享受低于市場價的租金優惠。(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31.人才交通出行保障。E類以上人才和在濟就業的全日制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可申領泉城人才交通卡,3年內免費乘坐公交、地鐵等城市公共交通。(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32.人才落戶政策。具有全日制普通中專(含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畢業學歷)及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的學歷型人員、具有專業技術職稱或技術技能等級的技術技能型人員和經市人才辦認定的專長型人才,憑有效身份證件、學歷證明或技術技能資格證明、居民戶口簿、擬落戶地證件材料即可落戶。駐濟普通大中專院校(含技工院校)在校學生和非駐濟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憑借本人錄取通知書或學生證、戶口遷移證或集體戶口登記卡或居民戶口簿中本人常住人口登記卡,即可申請在濟落戶。(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33.鼓勵社會力量引才留才。支持中介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推薦高層次人才來濟創新創業,對成功引進市外高層次人才的,根據人才層次,給予10—60萬元獎勵。對用人單位委托第三方機構招聘高層次人才的,在人才全職引進后,給予用人單位招聘費用50%的補貼,每人次不超過5萬元,每家用人單位每年補助不超過20萬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五、技能提升方面

34.加強就業指導。健全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模擬實訓、職業體驗等實踐教學,組織高校畢業生走進人力資源市場,參加職業能力測評,接受現場指導。高校按1500的比例配齊配強就業指導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可參加相關職稱評聘。打造一批大學生就業指導名師、優秀職業指導師、優秀就業指導課程和教材。(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5.一次性培訓補貼。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擇業期內在我市行政區域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培訓機構參加短期就業技能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下同)并與在濟企業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最高3000元每人的一次性培訓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6.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對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含創業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六、就業服務方面

37.就業招聘服務。組織線上線下專項招聘服務,持續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多形式舉辦專業化、精準化、小型化、行業化、定制式現場招聘。擴大“選擇濟南共贏未來”“‘才聚泉城’高校行”“優秀大學生就業創業泉城行訓練營”“青鳥計劃”“泉城名企開放日”等招聘平臺和活動影響力。進一步升級完善濟南市產業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和常態化互動式招引平臺,進一步加大“濟南人才就業·云聘e碼通”小程序推廣使用力度,助力高校畢業生求職與企業招聘精準對接,實現“云上招聘不停歇、就業服務不打烊”。進一步完善升級“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平臺,搭建企業需求信息庫、人才供給庫,推進供需智能匹配。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民營經濟局、市教育局、團市委)

38.就業困難幫扶。對有求職意愿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的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和長期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生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至少提供3—5個針對性崗位信息。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納入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實施陽光就業行動,對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給予幫扶。(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殘聯)

39.離校未就業實名制服務。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持續跟進落實實名服務。運用線上失業登記、求職登記小程序、基層摸排等各類渠道,對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推行“1131”精準服務(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就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職業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

40.維護就業權益。開展平等就業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依法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售賣簡歷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治理付費實習、濫用試用期、拖欠試用期工資等違規行為。督促用人單位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聘用)合同或就業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及處理方式,維護高校畢業生的合法就業權益。對存在就業歧視、欺詐等問題的用人單位,及時向高校畢業生發布警示提醒。(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婦聯)

各級各有關責任部門(單位)要加大政策宣傳推介,提高政策知曉度。要結合工作實際修訂完善實施細則,明確政策的實施范圍、條件、標準和經辦流程。要進一步優化手續辦理,通過“靜默認證”“免申即享”等方式,確保各項政策應享盡享、落地見效。

今后如遇國家、省、市政策調整,相應政策按最新規定執行。



聯系熱線:0532-88983835

                 18553299328

                 18561363979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啟智達創科技服務平臺

地址:青島市高新區

           煙臺海陽市

啟智達創科技服務平臺
備案號:魯ICP備18028588號     公安備案號:37021302000432
技术支持: 拓渠網絡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