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印發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戰略協同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印發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戰略協同若干措施的通知 來源: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 魯市監發〔2023〕6號 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科學技術局: 現將《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戰略協同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2023年5月20日 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戰略協同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推進標準化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22〕6號)等有關文件要求,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更好地發揮標準化在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標準化先行區,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措施。 一、建立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機制 (一)完善重大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布局,在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中強化對標準研制的支持,將標準作為重要產出指標納入科技計劃實施體系。優化科技成果研制為標準的轉化路徑,加快實現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研究成果比率達到60%以上的目標。 (二)健全科技創新成果標準轉化機制。暢通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通道,推動省市級科技主管部門聯合標準化主管部門在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試點,支持在研或已結題驗收的科技項目中產出應用前景廣、市場需求大的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推動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應用同步開展,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探索標準化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完善標準必要專利制度,推動標準與知識產權工作的協同聯動。 二、建立科技創新標準化平臺體系 (三)建立系統化標準創新平臺體系。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在標準化學科建設、科研、人才方面的顯著優勢,整合標準化要素資源,以技術創新為主線,以應用研究和技術服務為導向,建設一批省級技術標準創新中心和共性技術標準創新平臺,有效對接科技和產業資源,以標準鏈打通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廣所需標準供給。推動形成一批具有以先進標準的研制和應用,來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支撐自身高質量發展乃至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創新型企業。 (四)推動標準區域協同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實際,建設科技創新標準化城市試點,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和標準化等各類信息匯交,開展以高技術創新為導向、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標準化創新實踐活動,促進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等各類服務要素集聚。支持開展專利標準戰略融合創新城市試點建設,科學推動高水平專利技術融入標準,探索專利標準獎勵制度,形成一批專利與標準融合的典型經驗模式。 (五)推動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標準。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在績效考核體系中加大涉及產出標準成果的考核比重。優化完善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要求,適當加大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評分權重,提高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團體建立科技成果庫和專利池等,探索建立優質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團體標準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原創性、高質量團體標準,積極將團體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 三、完善新型技術標準體系 (六)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著眼前沿領域和未來產業發展,布局有關標準化的科技項目,將研制形成技術標準作為具有市場應用前景、產業目標導向科技計劃項目的研究目標。對于產業化目標明確的科技計劃、以技術為引領的產業和工程項目,強化標準核心技術指標研究,同步部署技術標準研制工作,形成一批依靠技術創新,實現核心技術或核心概念突破,且取得重大實際應用價值的原創技術標準。加大科技計劃對重要基礎通用與公益和產業共性技術標準研制的支持力度,將先進適用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技術標準,更新標準核心技術和關鍵指標,持續提升標準技術水平。 (七)以標準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圍繞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重大戰略任務,加快構建以引領“十強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等發展要求的農業技術標準體系,海洋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相互融合與協調的現代海洋產業技術標準體系,改善民生的健康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以及全省能源結構轉型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標準體系。推動構建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核心的先進團體標準體系,培育形成品牌標準。深入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將技術成果寫入國際標準,推動技術優勢向標準優勢、規則優勢轉變。 四、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價機制與服務體系 (八)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服務體系。推進技術轉移服務、科技成果評價服務標準化工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健全技術產權、價值評估、流轉交易、價值擔保、誠信監督的服務標準體系。積極引入國內外知名的標準化研究機構,聚焦標準創制“最后一公里”需求,為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提供標準化學習、標準編制咨詢、標準實施指導等全過程、集成化服務。 (九)加強標準試驗驗證服務。面向優勢產業領域,依托各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技術標準創新中心等,鼓勵探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標準驗證服務模式,爭創一批國家級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部署一批省級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對標準技術要求、核心指標、試驗和檢驗方法等開展驗證,為標準制修訂過程管理、技術標準研制等提供服務支撐。 (十)加強科技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根據科技計劃項目研制標準任務需求,為科技計劃項目(課題)承擔單位提供標準化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科研人員標準化意識和能力水平。將標準化業務納入技術經理人培訓體系,培育100名以上具有STES(科學、技術、工程、標準)背景的技術經理人和標準化科技咨詢專家。鼓勵企業技術人員積極參加“1+X”標準編審職業技能等級培訓。探索將標準化納入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課程,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十一)建立科技成果評價標準體系。制定通用的科技成果評價標準,明確評價主體、內容、方法和流程,在電子信息、醫學、現代農業等領域制定符合科學規律和行業特色的評價標準體系。完善重大科技成果技術成熟度評價標準,開展技術成熟度評價。引導第三方評價機構制定科技成果評價行業標準指南,推動評價誠信體系和制度建設。 五、加強組織實施 (十二)健全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協同推進工作體系。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和標準化主管部門共同成立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戰略協同工作專班,制定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案與年度計劃,研究解決出現的重大問題,對重點任務、重大事項實施情況進行督導問效,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各市級科技主管部門和標準化主管部門應當將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戰略協同納入重點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及時總結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相關舉措落實情況及成效。 (十三)建立科技計劃項目產出標準情況統計分析制度。省市級科技主管部門應當聯合標準化主管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研究成果的統計工作,總結凝練好的經驗做法。 (十四)強化宣傳推廣。各市級標準化主管部門和科技主管部門應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鼓勵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優秀案例庫,通過媒體雜志、召開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對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典型做法進行宣傳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