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高新區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契機,多措并舉引導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推進園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針對企業創新積極性不高、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高新區積極探索實施了“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激勵企業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變事后獎勵為事前引導”的科技創新路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由事后獎勵變事前引導,激發企業創新動力。科創券面額分2000元、10000元二種,每張擁有固定的識別碼,根據企業納稅額不同,向企業發放5萬元、10萬元額度不等的科創券,期限2年,第一批面向60家企業發放480萬元。高新區高新辦馬忠恩主任說:“企業在有效期內使用了科創券,就為企業節省了資金,降低了創新成本,這是我們和企業共同的目標。如果在有效期內企業不能充分利用,科創券就是一張廢紙,雖然管委會省了錢,但是卻不能有效撬動科技創新,這是我們和企業都不愿意看到的。”科創券事前發放到企業手里,企業將科創券通過代金券的形式支付給科技服務機構,科技服務機構服務成功后持有效資料到管委會兌現資金,實現了“由原來的事后補貼變為事前資金引導,激發企業由被動創新變為主動創新”,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創新的意愿,消除了事后補助的顧慮,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創新風險,大幅提升了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二是助推“企業+科技中介”聯合攻堅,匯聚科技創新合力。高新區企業人員配備參差不齊,有的企業有創新的意愿,但是受制于沒有專業人員,對政策研究不透故而放棄。科創券內容涵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發明專利申報、知識產權貫標、科技成果評價、企業研發平臺申報等7項,支持范圍覆蓋技術創新活動全過程。高新區通過實施科創券,將企業與科技中介緊密的捆綁在了一起,為企業植入了“外腦”。制度實施半年以來,引入科技中介機構22家,協助申報高企12家,申報市級以上研究發平臺9個,知識產權服務4項,科技成果評價13項。有效推動了各類科技服務資源向轄區聚集,促進了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共享,形成了科技創新的攻堅合力。三是不斷升級創新版本,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在科創券探索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兌現不及時、服務能力水平低、機構惡性競爭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新區積極謀劃了“科創券升級版”。一是加快科創券兌現速度,第一批22家合計100萬元擬于近期兌現,帶動企業創新投入2000余萬元。二是搭建了“企業+科技中介+銀行+管委會”模式,通過銀行機構的加盟,進一步提升科技中介機構的積極性。三是實施科技中介提升工程,通過組織培訓、政策宣講、引入競爭機制等形式進一步提升中介機構服務能力,增強與企業粘性,提升企業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