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最大视频网,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欧美黑人巨大性极品hd,电影天堂高清,色91视频

新聞動態

立足新起點,開創新局面
详细内容

聊城市東昌府區支持實體經濟“33條”政策解讀及落實責任分工表

聊城市東昌府區支持實體經濟“33條”政策解讀及落實責任分工表

序號

市級政策

政策解讀及落實責任單位

落實措施


1

支持新興產業擴量提質。統籌財政資金,優先扶持新興產業發展,構建上下一致的財政政策合力。新材料產業方面,對我區列入省新材料領軍企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對我區列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產品名單或省高端技術裝備新產品推廣目錄的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50萬元、100萬元,同一企業同一產品不重復享受支持,同一企業年度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將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優先列入全市公務用車協議供貨范圍。醫養健康產業方面,支持利用原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和地上存量房產興辦醫養健康產業,醫養健康項目涉及占用耕地且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允許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在市內有償調劑使用。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財政局



2

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2019年1月1日起,對我區認定為國內、省內首臺套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50萬元;對符合一定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按照第三方機構審核的實際設備軟件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入圍省100個對標國際同行業先進的重大技改項目,在省、市級貼息支持不再列入省對市綜合獎補范圍的基礎上,市級再給予等額貼息;三年滾動支持30個對標國內同行業先進的市級重大技改項目,在項目竣工投產后,市財政按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30%給予最高200萬元貼息支持不再列入市級對縣級綜合獎補范圍,同一獨立法人項目限定一個。支持兩化融合發展,對獲得國家、省認定的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30萬元;對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定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每年遴選10家市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文化旅游產業,連續3年對獲得“旅游小鎮”和“旅游特色村”稱號并考核合格的單位每年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對新評定為國家5A、4A、3A級的景區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和30萬元,F代高效農業,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被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鄉鎮街道,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財政局



3

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聊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運作步伐,力爭九大產業都有基金支持。對九大產業集群引進的高水平配套研發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納入省“雁陣型”產業集群的,市財政對集群所在縣市、區給予最高300萬元一次性獎勵,統籌用于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等。市財政對每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300億元的產業集群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100萬元,由集群所在縣市、區用于支持集群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每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20億元的新經濟園區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財政局、區統計局、區商務投資促進局




4

支持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對符合我區產業升級方向,入選“中國500強”“山東省100強”的制造業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500億元、3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的制造業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經營者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2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省級“隱形冠軍”“獨角獸”“瞪羚”和“創新優秀”企業,市財政分別按照省級獎勵資金的30%再給予一次性獎勵。

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統計局、區財政局


5

支持高端品牌培育。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規劃,2019年1月1日起,對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稱號的,一次性獎勵200萬元;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對其組織實施單位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主持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山東省地方標準的,分別一次性獎勵150萬元、80萬元、20萬元、10萬元。對主持修訂標準的,按照主持制定同類標準獎勵數額的50%給予獎勵;對參與標準制定、修訂的,按照主持同類標準制定、修訂獎勵數額的20%給予獎勵。對獲得“中國質量獎”“山東省省長質量獎”“聊城市市長質量獎”的組織,分別一次性獎勵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的組織,分別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首次獲得國家級質量標桿、省級質量標桿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

區市場監管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財政局


6

放活新經濟領域市場準入。放寬企業名稱限制,依法支持將體現新經濟行業特性的個性用語作為企業名稱。放寬經營范圍限制,鼓勵新經濟主體跨界融合發展,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未包含的新經濟行業,可參照政策文件、行業習慣或者專業文獻表述登記經營范圍和備案項目建設內容。建立新經濟領域審慎監管機制,實施柔性執法,慎重選擇執法時機、方式和措施,嚴禁“釣魚執法”。

區市場監管局、區行政審批局



7

拓寬新經濟企業融資渠道。設立1億元的新經濟發展基金,給予初創期新經濟企業不超過20%股權比例、最高500萬元的股權投資。對獲得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或天使投資的新經濟企業,經認定后,給予企業所獲直接投資額10%、最高50萬元的經費扶持。對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的新經濟企業,給予企業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總額50%,最高50萬元的貸款貼息支持。對融資性擔保公司向新經濟企業提供擔保支持的,按照季均擔保余額的2‰給予最高50萬元的獎勵。

區財政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8

加大財政扶持補貼力度。支持市內新經濟企業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對新建并經認定的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互聯網+”、平臺經濟等新經濟企業,市財政給予前三年運營費用的20%,每年不超過50萬元的補貼。對新經濟應用示范推廣項目,給予示范推廣費用不超過20%、最高100萬元的資金后補助。對省級應用場景標桿企業,市財政給予省級獎勵資金的30%,最高50萬元配套獎勵。

區財政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大數據局



9

實施小微企業“雙升戰略”。2019—2021年,對成功轉型的“小升規”企業,轉型后前三年由市、縣市、區兩級財政分別按實繳稅款地方財政新增部分的100%、50%、30%給予獎勵返還;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對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的企業,按照《關于印發聊城市促進企業上市掛牌等直接融資若干政策的通知》聊政發〔2016〕56號文件要求進行獎補。

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統計局、區財政局,各鎮(街道、園區)



10

破解民營企業資金困難。加強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市級成立10億元的紓困基金,建立紓困企業名單,在企業遇到資金困難時以入股或股權質押中長期借款的形式給予資金救助。完善續貸轉貸政策,對企業融資到期需要續貸且符合無還本續貸條件的,按無還本續貸政策辦理,讓有信用、有市場前景的企業避免資金占用,實現貸款到期后無縫續貸。利用市場化方式建立市縣兩級企業應急轉貸基金,為資金周轉暫時困難的民營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資金融通服務。

區財政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11

破解企業確權辦證難題。利用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以股權形式投資轄內優質民營企業,幫助企業完成土地房產辦理中的各種支出,企業通過抵押物貸款,化解擔保圈風險;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持有優質企業的股權,增加分紅收益。結合企業土地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制定詳細處理意見。

區財政局、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12

開展優秀民營企業家評選活動。每年評選“聊城市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每人給予10萬元獎勵。對符合條件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在黨內表彰時優先考慮。

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13

鼓勵科技研發。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單位,給予省財政獎勵同等額度配套獎勵。對承擔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項目的單位,給予上年省撥經費30%,單個項目最高100萬元的配套獎勵。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給予省財政獎勵同等額度配套獎勵,對獲得省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技術進步一、二、三等獎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市財政一次性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獎勵。全市每年遴選一批重大新產品研發項目,市財政給予50萬—200萬元獎勵。

區科技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財政局



14

鼓勵創新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和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被認定為市級示范平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最高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研發經費支出不低于收入的10%、固定研發人員占總人數的20%以上的新型研發機構,按照上年度非財政經費支持的研發經費支出給予20%、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特別重大的創新項目可“一事一議”給予扶持。

區科技局、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財政局



15

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對企業通過技術市場交易或競價拍賣并實現產業化的項目,給予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10%、最高100萬元的成果產業化經費補助。對企業承接部隊軍用技術轉移并實現項目產業化的,給予轉移軍用技術合同金額10%、最高100萬元的補助。對促成不低于5項科技成果在市內轉化,年度技術合同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轉化服務機構,市財政給予合同成交額的1.5%、最高50萬元的補助。對獲得省級財政獎補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市財政給予同等額度的補助或獎勵。市屬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攜帶科研項目、成果或技術離崗創辦小微企業的,最長可保留6年人事關系。

區科技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教育體育局、區財政局



16

鼓勵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對認定備案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業孵化基地,擇優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2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認定備案的省級以上眾創空間,擇優給予一次性2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新創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市財政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市級以上創業孵化基地,每培育1 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每年最高獎勵100萬元。對獲得國家、省創新創業大賽獎勵的,市財政給予同等資金獎勵。

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科技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財政局



17

強化投資項目激勵。對新引進省十強產業和市九大產業集群、投資規模1億元以上且外來投資占比50%境外投資項目外來投資占比10%及以上的省域外項目,自正常經營之日起產生的市縣新增財力,按照前3年100%,第4年、第5年50%的比例獎勵給企業。對新引進省十強產業和市九大產業集群、投資規模1億元以上且外來投資占比50%及以上的省內市外項目,自正常經營之日起產生市縣新增財力,按照50%的比例連續5年獎勵給企業。對新引進的市域外投資規模3000萬元以上且外來投資占比50%及以上的現代農業項目,自正常經營之日起項目流轉土地租金的50%連續3年獎勵給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新引進市外投資項目,按照實際投入適當比例,給予第一引薦人獎勵。

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區財政局



18

分類精準引進人才。對引進的頂尖人才,每月享受20000元的生活補貼和3000元的租房補貼,其在聊承擔的重大科研或產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最高給予5000萬元項目資助或6000萬元直接股權投資支持。對引進的高端人才,每月享受5000—10000元的生活補貼和2000元的租房補貼,其在聊開展的創新創業項目,經評審認定后給予20—100萬元的一次性項目資助。對企業引進的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博士、碩士,經評審認定后,每月分別享受1500元、1000元、800元的生活補貼,并優先推薦參選市級及以上人才工程。支持企業在知名院校合作共建實驗室、設立研發分部,市財政對企業租賃辦公場地、人才引進培養等費用給予適當補助。

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財政局



19

支持人才培養培育。實施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工程,支持各類企業建設技師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傳統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對新設立的技能提升載體,經評審認定后給予5—10萬元一次性補助。建立高技能人才出國研修經費支持機制,圍繞我區主導及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每年組織30名高技能人才出國交流研修。實施企業家培養計劃,定期組織重點企業負責人,到國內外學習交流。

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財政局



20

動態調整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項目個數保持在200個左右。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論證會,對項目庫進行調整。納入市重大項目庫的重點制造業項目,優先列入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優先推薦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能耗指標優先支持。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21

對列入市優先發展產業名錄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在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的前提下,出讓底價可按不低于《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且不低于地塊所在土地級別基準地價的70%確定。

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22

每年抓好100個左右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市有關部門優先為市重點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通過各類銀企洽談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優先支持重點項目;優先安排為市級重點項目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電力、交通、郵政、通信、給排水、供熱、供氣等單位應優先保證市級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和項目建成投產、使用的配套需要。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發展改革局



23

每年抓好50個左右市級重點儲備項目,建立幫包推進機制,加快項目前期設計、審批、招標、開建步伐;市政府每年單列建設用地指標,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予以落實;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行“一事一議”;具備開工建設條件的項目列為下一年度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推薦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發展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行政審批局



24

每年抓好50戶左右市級重點企業,對市級重點企業進行公示、公布和授牌;推薦享受國家、省相關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實施市級領導重點幫包,幫助企業解決在產學研合作、人才培育、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發展訴求;金融機構給予優先支持。

九大產業集群專班、區發展改革局、區財政局、區金融監管局



25

交通基礎設施。2019年開工建設雄商高鐵、鄭濟高鐵、聊泰鐵路黃河公鐵橋;爭取2020年開工建設聊城機場;2019年建成青蘭高速聊城段;2020年建成高唐至東阿高速;到2020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3.2公里;推動德州至高唐高速、聊城至鄄城高速、德上高速臨清連接線等項目前期工作;抓好G240莘縣段等干線公路改建工程。規劃建設高鐵新城。

區發展改革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26

能源基礎設施。推進500千伏聊城南變電站、220千伏莘縣仙鶴變電站等70項電網項目建設。加快實施莘縣、陽谷生物質發電,冠縣、高唐垃圾發電等項目。加快武城—陽谷、道口鋪—冠縣、新奧等天然氣管道建設,新增天然氣管道182公里。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加氫站基礎建設。

區發展改革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27

水利基礎設施。加快彭樓灌區改擴建、南水北調配套水廠和供水管網等工程建設,實施位山、彭樓、陶城鋪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抓好徒駭河、馬頰河防洪治理,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區水利局



28

市政基礎設施。打通城市路網,開工建設市城區大外環,加快推進湖南路西延、中華路北延等項目。加快推進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市政項目。推進沿大運河、徒駭河、東昌湖慢行道休閑道建設。

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29

環;A設施。加強工業窯爐、建筑揚塵、重型柴油卡車治理,加快城市修補與生態修復。推進冬季清潔采暖,到2020年新增清潔能源采暖20萬戶;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所有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爭創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區生態環境分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30

2019年上半年完成農村“全面改薄”掃尾工作,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班額問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100所幼兒園。大力培育康養新業態,重點建設聊城市醫養中心、盛世千島山莊等生態養老項目,加快建設東阿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宓城醫養健康產業園、東昌府區大型醫養綜合體等項目。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力爭到2020年底實現5家左右規;瘷C構開展長租業務。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設立聊城文藝獎;推出“聊城市旅游卡”,實現旅游景區“一卡通”;重點培育建設10個鄉村旅游集群片區,打造10個精品旅游小鎮。

區教育體育局、區衛生健康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文化和旅游局




31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推進農村水、電、路、氣、暖、信息、環衛、排污等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引導農村新型社區和新農村有序建設,開展美麗鄉村示范村片區創建活動,抓好省級美麗村居試點,到2020年,全市30%以上的村莊達到省級美麗鄉村標準,打造18個省級試點,95%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部鄉鎮和涉農街道基本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加強10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扶貧辦




32

規劃建設跨境電商集聚區、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推進聊城內陸港、保稅物流中心、臨清青港物流海關監管場站等平臺建設。培育臨清紡織、莘縣蔬菜、陽谷肉制品3個外貿轉型升級省級試點縣。積極推進中哈臨清—北哈貨運專列開通,研究制定培育期支持政策。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對展位費給予補貼。完善外貿綜合服務授信風險補償機制,對新組織認定的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市財政每個給予最高200萬元貼息或獎補;對省級確定的外貿轉型升級試點縣,市財政每個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嚴格出口退稅業務辦理時限,新舊動能轉換重點企業和一類出口企業辦理退免稅2個工作日辦理完畢,其他管理類別企業的平均辦理退免稅時限在規定的基礎上再壓縮50%。

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區財政局、區稅務局




33

強化督導考核。凡我區以往文件規定與本實施意見不一致的,以本實施意見為準;同一項工作不重復獎勵。對貫徹落實情況采取季調度、半年總結、年終考核,實行獎優罰劣。對任務完成情況好的部門,擇優按8萬元、5萬元、2萬元的標準給予工作經費獎勵;對政策落實推進不力、任務完成情況差的部門,約談主要負責人;對受到省級部門通報、影響整體工作推進的部門,在市委年終綜合考核中按照相應規定予以減分處理。

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組織部、區直部門、各鎮(街道、園區)




























 


聯系熱線:0532-88983835

                 18553299328

                 18561363979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啟智達創科技服務平臺

地址:青島市高新區

           煙臺海陽市

啟智達創科技服務平臺
備案號:魯ICP備18028588號     公安備案號:37021302000432
技术支持: 拓渠網絡 | 管理登录
seo seo